治療4天擺脫輪椅!北科大教授研發、親身試驗 巴金森氏症創新療法

治療4天擺脫輪椅!北科大教授研發、親身試驗 巴金森氏症創新療法

2023-04-11 
.文 / 邱淑宜
.責任編輯 / 黃玟綺
 
.出處 / 康健編輯部
 
.圖片來源 / 林宏裕提供
4月11日是世界巴金森氏症日,林宏裕與雙和醫院今天召開記者會公布巴金森氏症治療上的新突破。林宏裕研發的新治療方法,是以低能量近紅外線活化大腦細胞粒腺體,並補充氫水避免細胞被過度破壞而老化,包括他自己,已助18名患者告別行動不便。相關成果已發表在國際醫學期刊《Medicine》,為巴金森氏症的治療帶來新希望。   

「台灣愛迪生」罹巴金森氏症 研發新療法自救也救人

現年74歲的林宏裕有「台灣愛迪生」之稱,從就讀北科大的前身台北工專即研發不斷,迄今累積數十項發明與專利,是台灣唯一3度獲得中山技術發明獎的獲獎者,名利雙收的他投身公益50年,累積捐款約7億元之多,曾登上《富士比(Forbes)》雜誌的亞洲慈善英雄排行榜。

2010年,林宏裕在61歲時確診罹患巴金森氏症,藥物蜜月期過後,林宏裕跟許多病患一樣,因症狀加劇、藥效減退,只好藥愈吃愈多,副作用漸漸增加,出現嚴重行動障礙,也因體內多巴胺濃度波動大,在路上行走時出現身體突然動彈不得被「凍住」的危險情況,為了安全他才開始以輪椅代步。

但林宏裕不想餘生都被巴金森氏症困住,「我想要救自己!如果自己不能動,一定要依靠別人來幫忙推輪椅的生活很痛苦,想做什麼都不能做。」於是他開始跨領域投入巴金森氏症的治療研究。

他拿出發明家的精神,屢敗屢戰,終於在2016年底研發出透過低能量近紅外線光療(PBM)活化已受損的細胞,同時補充氫水以避免細胞被過度破壞而老化,從根本解決了多巴胺神經元障礙問題。林宏裕成為自己新發明的第一個受試者,治療4天就擺脫輪椅、站立,快走與慢跑都不是問題,在治療半年後,重回喜愛的國標舞舞台。 今天他在妻子廖非非陪伴下,站上講台介紹自己的研發成果。
 

巴金森氏症──逐漸邁向失能的神經退化性疾病

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顧問醫師胡朝榮說,巴金森氏症是神經退化性疾病,大腦黑質組織中的神經細胞受損,導致負責神經傳導的多巴胺分泌減少,當體內的多巴胺濃度低於正常值的50%,即可能引發運動障礙。

巴金森氏症好發於50~60歲,但並非高齡專屬,40歲以下也可能罹病,全台目前已有近8萬名患者。這個疾病的症狀以動作功能障礙為主,比如四肢不由自主顫抖、肌肉僵直、動作變慢、平衡感變差容易跌倒等。病程依症狀輕重分5期,初期症狀不易察覺,多數患者確診時已落在中晚期,嚴重的巴金森氏症可能導致失智、失能。
 

圖片來源 / 胡朝榮提供

雙和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洪千岱說,巴金森氏症現有治療以藥物加復健為主,以維持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為目標。但過了藥物蜜月期,藥效容易出現波段起伏成「開關現象」,當體內藥物濃度過高,患者容易產生四肢不自主亂動的「異動症」,體內藥物濃度過低則造成身體無法動彈。現有治療有其限制,因此醫界近年研究多往源頭發展,嘗試解決黑質組織細胞受損的問題。
 

雙和醫院小規模臨床試驗 驗證創新療法有效

胡朝榮指出,林宏裕教授認為低能量近紅外線可以刺激神經元細胞裡面的粒腺體,讓粒腺體的功能變好,「粒腺體是細胞的發電器,粒腺體功能變好後,整個細胞的活性就會增加,可能可以分泌更多的多巴胺。我們知道巴金森症主要就是多巴胺下降,所以如果神經元細胞可以分泌更多的多巴胺,應該可以改善巴金森氏症的症狀。」
 

胡朝榮指出,在粒腺體被激活的過程裡面,可能會產生氧化壓力或是所謂的自由基,造成細胞的傷害,「林教授特別想到使用氫氣,氫氣是一個非常好的抗氧化劑,把這些自由基或者是氧化壓力清除以後,等於病患得到近紅外線的好處,然後減少了近紅外線的缺點跟副作用,在科學立論上是一個很不錯的結合,在臨床試驗上,我們在小規模的臨床試驗也看到一些效果。」

林宏裕發明的光照療法使用簡便,將儀器固定在後腦勺,再把電流線黏貼到前額,讓大腦接受近紅外線的照射,每天早晚各15分鐘。搭配飲用氫水抗氧化。圖片來源 / 雙和醫院提供

雙和醫院巴金森氏症光照治療第一期臨床試驗主持人、神經科主治醫師鄔定宇說,第一期臨床試驗共收案17人,都是病程第2期及第3期的病患,17名病患連續兩週,每週5天早晚各15分鐘光照搭配飲用氫水,動作障礙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,其中一位C先生,罹患巴金森氏症後坐輪椅的時間長達22年,但接受光照治療10天後,能走能跑,治療兩個月後,還能上場打高爾夫球。
 

無法取代藥物 但能減少藥物使用、降低藥物造成的嚴重副作用

鄔定宇說,由於初期臨床研究主要探索治療的安全性跟可能的療效,因此是小規模的試驗,治療時間較短、收案人數也較少,所以無法完全證實治療的效果,但臨床試驗結果,發現光照合併氫水的創新性療法安全可行且無副作用,可以支持更正式、更長期的第二期臨床試驗,而這個新療法,可望在不遠的將來成為創新的巴金森氏症療法。

雙和醫院已準備在今年展開第二期臨床試驗,預計收案兩、三百人。但胡朝榮提醒,光照療法無法取代藥物,依林宏裕教授自己的親身體驗,創新療法是做為輔助療法,病患還是需要服藥,但它可能可以減少藥物的使用,這樣其實就很好了。他指出,巴金森氏症到後面很多併發症,包括異動症、產生妄想幻覺,都跟長期用藥有關,如果可以透過光照療法的輔助,減少藥物的使用,是很不錯的選擇。